綜合新華社電 “九一八”事變爆發83年了。記者16日從黑龍江省人民防空辦公室獲悉,9月18日9時至9時10分,黑龍江省將按計劃在全省統一試鳴防空警報。
  本次試鳴將同時連續鳴放三種防空警報信號,依次為:預先警報、空襲警報、解除警報。其中預先警報鳴36秒,停24秒,反覆3遍。空襲警報鳴6秒,停6秒,反覆15遍。解除警報連續鳴180秒。
  黑龍江省人防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試鳴防空警報是為了更加有效地保障戰時城市防空警報的功用,使廣大居民居安思危。而選擇9月18日鳴放,則意在警示人民勿忘國恥、勿忘國防。
  據介紹,各地市在鳴放前將通過廣播、電視、移動通訊等手段對民眾進行宣傳與講解,使大眾瞭解防空警報試鳴的意義與作用,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
  侵華罪證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獲贈新史料
  沈陽民間收藏愛好者詹洪閣、歐瑞鵬等人於17日上午來到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捐獻自己多年收藏的珍貴文物史料,其中《滿洲事變國防獻品紀念錄》記錄了“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社會各界在軍國主義的催動下的反應,為日軍侵華又添新證。
  詹洪閣說,《滿洲事變國防獻品紀念錄》詳細記錄了日本社會各界人士對日軍侵華所提供的物資捐贈,近百頁的清單記載著日本關東軍所得到的大量武器裝備和資金捐贈。
  詹洪閣捐贈的另一件藏品《滿洲事變之國際聯盟》是大阪每日新聞社收集的報道“九一八”事變的新聞剪報彙集冊,其中收錄了從昭和六年(1931年)十月至十一月的新聞剪報200餘件。詹洪閣說,從這些報道中可以看出日本當年侵華的“種種戰績”,這也是他們自己親筆記錄的侵華罪證。
  歐瑞鵬捐贈的《中支之展望——皇威輝煌》(寫真冊)是日本株式會社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八月二十五日發行的,該圖冊是日本為炫耀其侵略中國華東(上海、蘇州、南京、蕪湖、漢口、杭州)的“戰績”而發行的圖片冊,記錄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上海、南京、武漢等地的殘暴罪行,是日軍侵略中國行徑的有力罪證。
  戰地重訪
  “九一八”事變三大遺跡今何在?
  當年硝煙瀰漫的戰地還有遺跡嗎?記者日前尋訪到事變爆發時的三大關鍵地點:柳條湖鐵路爆破點、炮擊北大營炮彈坑及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還原當年日軍點燃14年侵華戰爭第一把戰火的路線圖。
  柳條湖事件爆破點在哪裡?
  歷史是這樣記載的: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製造了“柳條湖事件”。隨即以此為藉口,炮轟北大營,進攻沈陽城,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
  爆破點在哪裡?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助理崔俊國帶領記者來到了博物館北向500米處的長(春)大(連)鐵路附近。“就在這裡,從大連算起404.444公里處。”他指著不時疾馳而來的列車說。
  當年的爆破點如今已經無跡可考,甚至連一塊文字說明的牌匾都沒有。在昔日的長大鐵路一旁,修建了最高時速可達350公里的高鐵,列車呼嘯而過。
  炮擊北大營的第一發炮彈打在哪裡?日軍炮擊北大營,第一發炮彈的落點,時隔80多年還能找到嗎?
  在中國近現代史料學會副會長、遼寧“九一八”戰爭研究會會長王建學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距離爆破點直線距離不過1公里的望花南街。平坦的馬路,兩旁是整齊的樓房,唯有兩棵三層樓高的老榆樹,仍是舊時的見證者。72歲的老住戶溫和說:“10年前,這裡還有個大坑,聽說是日本人修的,原來是個塔,塔沒了,基座還有,修得很結實。”老人指了指腳下的柏油路說:“原來這個坑就在這裡,後來修了路,填平了。”
  北大營是張學良東北軍的精銳所在。史料記載事變爆發時,北大營尚有駐軍7000人左右。但由於執行不抵抗政策,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就被七八百人的日軍攻破。
  83年了,北大營今天還在嗎?原來,真正的北大營在柳林街邊上。王建學領著記者來到一棟灰色的老房子跟前。“你看,白洋灰砌縫,青磚鐵皮瓦,這就是北大營的老營房。”
  現存北大營老營房僅有兩棟半,約100米長,7.5米寬。2012年,沈陽市文物局將這幾棟殘存的營房列為“不可移動文物”。
  在營房附近生活了50年的陳興華說,北大營原有營房29棟,“是很大的一片,目前僅存的是馬房和騎兵住的房子”。
  海豐呼籲重修“抗日陣亡戰士紀念碑”園
  ■相關
  南方日報訊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83周年紀念日,海豐縣政協委員藉此呼籲重修海豐公平鎮“抗日陣亡戰士紀念碑”園。
  對海豐人文歷史頗有研究的政協委員陳寶榮介紹,從目前可考的史料來看,海豐修建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紀念碑亭有二處,其中建於1942年11月17日、位於海豐附城鹿境蔡鄉的“抗日陣亡戰士紀念亭”,是為紀念在淘河大坑山阻擊進犯海城的日寇而犧牲的蘇振興等13名國民黨軍隊官兵而建。
  另一處為立於1940年6月的公平“抗日陣亡戰士紀念碑”,冢內並無公平或海豐籍抗日陣亡戰士的一骨一骸,紀念的是全國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為抗日浴血犧牲的所有戰士。該紀念碑原豎立於海豐縣公平鎮烏塗溝埔(今公平公園內),在文化大革命中毀於一旦,而今僅存半截紀念碑橫卧在公平公園的垃圾堆中。
  今年初海豐縣政協提交了《要求修複海豐縣公平“抗日紀念”園》的提案,目前該提案已轉交公平鎮政府辦理,他們表示將跟進提案進展。
  洪繼宇 黃嘉鋒 洪笳榮 陳劍虹
  《浴血奮戰——檔案里的中國抗戰》第二十四集發佈
  中國遠征軍
  入緬作戰
  據新華社電 國家檔案局17日在其官網發佈了《浴血奮戰——檔案里的中國抗戰》第二十四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根據第二十四集說明,緬甸當時為英國殖民地。連接緬甸與中國雲南的滇緬公路是戰時重要的國際通道,大量戰略物資經由滇緬公路運抵中國抗戰後方。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便企圖切斷這一重要戰略通道。
  1942年1月,日軍登陸緬甸,進攻仰光。2月,英國請求中國派遣軍隊入緬協助作戰。3月8日,日軍占領仰光,英軍敗退。3月20日,日軍猛攻同古,英軍岌岌可危。在日軍兵力、裝備都占優勢並擁有制空權的情況下,中國剋服困難,派出優勢部隊組成遠征軍入緬作戰,與日軍苦戰12天,殲敵5000餘人,成功掩護同古英軍撤退。日軍繼而北犯仁安羌,圍困英軍主力。中國遠征軍馳援作戰,成功救出被俘英軍7000餘人及美國傳教士與記者等500餘名。
  中國遠征軍入緬援英作戰,歷時半年,轉戰1500餘公里,多次挫敗日軍,給英軍以及時有效的救援。特別是同古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開戰以來未曾遇過的猛烈抵抗,付出了重大代價。這些出色的戰例也改變了西方對中國軍隊的歧視與偏見,中國軍隊的戰鬥力與戰鬥精神得到了國際認同。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是中國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貢獻的標誌性戰役。  (原標題:紀念“九一八” 警報長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37jsoa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