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奧巴馬乘專機抵達北京
  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邀請,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米歇爾·奧巴馬20日下午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7天的訪問。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張昆生到機場迎接。
  訪華期間,彭麗媛女士將在北京會見米歇爾女士。此外,米歇爾女士一行還將訪問西安和成都。
  米歇爾的母親羅賓遜夫人、女兒瑪利亞和薩莎陪同她一起訪華。此前,美方曾表示,米歇爾此次訪問的重點是教育合作和青年交往,希望訪問進一步推動中美人文交流。新華社、中新
  分析
  米歇爾訪華是美國的平衡術
  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偕母親和女兒來華,這是米歇爾本人首次訪華,其中看點耐人尋味。
  米歇爾曾於2011年以美國“第一夫人”身份訪問非洲的博茨瓦納和南非,2012年她又以同樣的身份訪問墨西哥。但在美國曆史上,“第一夫人”尚未有隻身訪華的記錄。米歇爾此次中國行是美國“第一夫人”的正式訪問。白宮說,此行重點在於強調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3月4日,米歇爾特意訪問了位於華盛頓市內教授中文的育英學校,學說漢語,為訪華做準備。
  米歇爾訪華的看點之一是“相關背景”。2009年,奧巴馬入主白宮當年便於年底實現首次訪華,當時“第一夫人”米歇爾未隨行。2013年年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彭麗媛訪美,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奧巴馬時,米歇爾也未出席,令一度非常期待中美“第一夫人”會晤的人們倍感失望。白宮當時的解釋是米歇爾需在家照看女兒,但中美一些輿論還是認為美國方面多少有些“失禮”。作為回應,在中美領導人安納伯格莊園會晤結束後,奧巴馬向習近平遞交了米歇爾寫給彭麗媛的親筆信,信中提出希望能夠儘快訪問中國。有此背景,米歇爾訪華便有了“你來我往”“兌現承諾”的外交平衡意味。
  去年在安納伯格莊園舉行的“習奧會”成為中美外交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里程碑。這種不搞儀式、不打領帶、務實深談的中美首腦會晤既打破了陳規,又上了檔次。“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此次“彭米會”既有水到渠成之勢,亦有溫馨溝通之利。都是夫人,也都是母親,又都是兩國女性中的傑出代表,“彭米會”既有“民相親”的一面,也會對中美兩國關係積極健康穩定發展增添正能量。
  從更為廣闊的角度來看,米歇爾此訪也在奧巴馬全球外交安排中具有微妙意義。奧巴馬4月訪問亞洲時,將繞過中國。有國際評論說,“但中國最終是繞不過去的”。米歇爾帶領家人訪華後,一定會先與奧巴馬分享“中國感受”,或許這也是一種平衡吧。據環球人物
  行程
  訪問三座城市
  第1站 故宮
  3月21日:訪問北京的一所中學,並參觀故宮。同彭麗媛進行正式會晤,兩人共同進餐。
  3月22日: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參觀頤和園。
  3月23日:舉行圓桌會議,探討教育。之後,游覽長城。
  2
  第2站 西安
  3月24日:抵達西安,參觀兵馬俑博物館、西安古城牆。
  第3站 成都
  3月25日:訪問成都第七中學,發表在華的第二場演講。
  3月26日:參觀成都大熊貓基地。
  看點
  聽米歇爾講故事
  米歇爾訪華,將以講故事的形式談教育對年輕人的重要性,講教育如何改變她的人生。此次訪華,米歇爾將進行兩場演講。
  北京大學斯坦福中心發表演講
  中美留學生見面,探討留學議題以及科技在文化交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成都第七中學發表演講
  選擇這一學校是因為該校運用科技手段在四川農村地區開展教學而聲名遠播。米歇爾的演講也會通過技術手段傳播給農村地區的學生。
  相關
  “第一夫人”一詞美國創造
  單獨出訪成外交潤滑劑
  美國,創造了“第一夫人”這個名詞。
  從最初的僅具備禮儀性作用、引導社會風氣,到積極投身公共事務、等同內閣成員,再到單獨出訪、被稱為美國外交中的潤滑劑,美國“第一夫人”正在以其特殊的社會地位和獨具的個人魅力,在國內事務乃至國際關係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夫人”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美國。19世紀中期,詹姆斯·布坎南擔任美國總統時期,“第一夫人”被確定作為總統夫人的稱呼。
  美國雖然沒有為“第一夫人”保留合法地位,也沒有為她們設立法規,但在白宮的官方網站上介紹了46位“第一夫人”的生平,並且摘錄了包括總統遺孀在內的“第一夫人”們所應受到的禮遇級別。“第一夫人”和她們的丈夫,是白宮的主人。
  有什麼具體職責和作用?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達巍表示,“第一夫人”的職責本身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但是一般按照慣例,美國“第一夫人”主要是一些禮儀性的作用,側重在醫療教育衛生等領域發生一些作用。
  “第一夫人”作用的發揮呈現出很大的個體差異,沒有統一規定。比如原來希拉里當“第一夫人”,她就比較活躍,曾經負責醫保的改革,相當於一個內閣成員一樣的地位。但也有一些很傳統的,比如布什的夫人。
  從19世紀末積極引導社會風氣,到20世紀上半葉投入公共事務,幫助總統游說國會,美國“第一夫人”很長一段時間都致力於國內問題。二戰之後,隨著美國全面深入介入國際事務,美國“第一夫人”在外交上的作用也凸顯出來。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妻子埃莉諾·羅斯福曾經擔任過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主席,主持起草了《世界人權宣言》;肯尼迪的夫人傑奎琳曾經憑藉自身魅力緩和了美國同蘇聯的關係;而卡特夫人羅琳莎曾經代表丈夫出訪南美7國,解釋美國的政策。
  在美外交中扮何種角色?
  “總統夫人們形象已經固定,她們在政策問題上的言論總是沒有壞處,特別是在國際舞臺上。”美國專門研究“第一夫人”行為的學者邁拉·古廷說,美國曆任“第一夫人”之所以積极參与外交事務,是因為美國社會已經將她們定型,她們需要充當外交中的潤滑劑。
  “夫人們說的每一句話都一定是經由總統批准過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歷史學家艾力達·布萊克將“第一夫人”定義為總統的發聲筒。雖然被指為潤滑劑和發聲筒,但美國“第一夫人”們在單獨出訪時從來不談政治:奧巴馬夫人談教育,克林頓夫人和布什夫人特別強調婦女問題,肯尼迪夫人喜歡觸碰人權問題。
  據美國媒體報道,“第一夫人”獨自進行外交訪問的傳統由美國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夫人埃莉諾·羅斯福開啟。作為國際紅十字會的代表,埃莉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獨自前往英國、愛爾蘭和美國位於太平洋的各個基地訪問。
  此後,獨自外訪漸漸成為現代美國“第一夫人”的重要禮儀和職責之一。但“第一夫人”外訪的重要性遜於總統外訪,而訪問的話題也集中在醫療、教育和女性權益方面。
  根據白宮官方數據,近20年來,從希拉里、勞拉到現在的米歇爾,她們單獨出訪的次數達到了驚人的37次。希拉里任“第一夫人”期間,她曾20次獨自出訪了包括南非、波黑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勞拉·布什在接過“第一夫人”的接力棒後也曾先後14次單獨出訪。據京華時報
  那些曾單獨出訪的美國“第一夫人”
  埃莉諾·羅斯福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妻子埃莉諾·羅斯福是首位“單飛”出訪的美國“第一夫人”,將現代社會的“第一夫人”能盡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她以紅十字會代表的身份,在二戰期間訪問了英國、愛爾蘭及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基地。
  希拉里·克林頓
  被普遍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有實權的第一夫人”。克林頓卸任後,希拉里從“第一夫人”變身為奧巴馬政府的國務卿。現在從國務卿位置上退下來的希拉里,有可能在2016年競選美國總統。圖為1997年希拉里作為“第一夫人”獨自訪問南非。
  傑奎琳·肯尼迪
  1961年,傑奎琳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第一夫人”。個性獨立的傑奎琳不願意只是充當擺設,她要與丈夫共同征服美國。  (原標題:彭麗媛今天在京會見米歇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s37jsoa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